3、双流道叶轮
结构特点: 可以看作是两个对称的单流道叶轮背靠背组合而成。拥有两个对称的、弯曲的流道通道。
核心优势:
优异的平衡性: 对称设计使叶轮在旋转时动平衡性极佳,振动和噪音非常小,显著延长了轴承和机械密封的寿命,运行极其平稳可靠。
良好的无堵塞性: 两个宽大的流道保证了其能顺利通过大颗粒固体和纤维杂质(通过能力介于旋流式和闭式叶轮之间)。
较高的水力效率: 效率明显优于旋流式和单流道叶轮,接近多叶片闭式叶轮,节能效果更好。
主要劣势:
通过超大颗粒能力略逊于旋流/单流道: 虽然通过能力很强,但对于接近泵口径极限的极端大硬块,可能不如旋流式或单流道。
制造相对复杂。
典型应用: 对运行平稳性、可靠性和效率要求高,同时介质中含有一定量固体颗粒和纤维的场合。是工业和市政污水处理、建筑排水等领域应用最广泛、综合性能最优的叶轮类型之一。被誉为“全能型选手”。
4、多叶片闭式叶轮
结构特点: 叶片数量较多(通常5-7片或更多),叶片前后有盖板(前盖板、后盖板)封闭,形成封闭的流道。类似清水泵叶轮但更粗壮。
核心优势:
最高水力效率: 流道设计精密,水力损失小,在输送相对清洁的液体时效率最高,最节能。
高扬程: 能产生较高的扬程。
运行平稳性好: 叶片对称分布,平衡性良好。
主要劣势:
无堵塞性差: 狭窄弯曲的流道极易被固体颗粒(尤其是纤维和带状物)堵塞,是最不耐堵的叶轮类型。
耐磨性差: 硬质颗粒会直接磨损叶片和盖板。
典型应用: 仅适用于输送含有极少量、微小(远小于流道尺寸)且无纤维、无缠绕物的固体颗粒的污水,或几乎无固体的废水。常用于提升相对清洁的循环水、雨水、含少量细沙的矿井水等。不适用于典型的含杂质的污水排放。
5、多叶片开式/半开式叶轮
结构特点: 叶片数量较多,但只有后盖板(半开式)或没有前后盖板(开式)。叶片通常较短、较厚。
核心优势:
较好的耐磨性: 适用于输送含大量细小、坚硬、磨蚀性颗粒(如砂砾、矿渣、灰渣)的介质。开式结构减少了颗粒在叶片间卡死的风险,磨损后也易于修复或更换叶片。
一定的无堵塞性(相对闭式): 比闭式叶轮不易堵塞,但不如流道式和旋流式。
主要劣势:
效率中等偏低: 低于闭式叶轮。
运行平稳性和扬程一般。
通过大颗粒和纤维能力有限。
典型应用: 输送磨蚀性强的渣浆、含砂量高的泥浆、洗煤废水、矿坑排水、河道疏浚泥沙等工况。是“耐磨斗士”。
三、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叶轮
选型建议:
大颗粒、长纤维、易缠绕? → 首选旋流式叶轮。
易变形固体(如塑料袋)多? → 旋流式或单流道叶轮 (单流道需注意振动问题)。
追求高可靠性、平稳运行、良好综合性能? → 双流道叶轮是理想选择 (应用最广泛)。
介质相对清洁,几乎没有固体或只有细小颗粒? → 多叶片闭式叶轮 (高效节能)。
含大量细小、坚硬、磨蚀性颗粒? → 多叶片开式/半开式叶轮 (耐磨优先)。
公众号二维码
视频账号
抖音账号